經貿密切安全仍存有風險
在諸多貿易商品中,食品與人類日常生活的關係最為密不可分,同時在國際貿易糾紛發生的比例中居於首位(約26.8%)。食品貿易因此可說是全球經貿活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註24),在農產品的出口總額中,食品就占了近80%,而食物對於人類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註25)。
所以倘若食品的安全性出現疑慮,或是對於此種疑慮所導致的風險與實害沒有辦法加以排除或控制,對於國際貿易和人體健康的負面衝擊將是深遠與難以估量的。
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強調效率與創新,巧妙地把傳統食品產業與貿易和生物科技等新型態的工業模式相結合,在某程度上創造了更大的市場與商機,但也同時對許多小農形成無比的壓力。絕大多數的傳統糧食供應者,在全球市場上喪失了存活的能力與競爭性,取而代之是大量的食品量販業者,與資本雄厚的跨國食品公司,這正是導致目前全球食品安全堪慮以及影響全球糧食供應與價格起伏的關鍵因素。(註26)
從國際社會二次戰後在食品安全政策的立場與美國本身的實踐情形來看,在國際層次中提升與促進國家經貿利益的考量,似乎優於維護消費者健康的關注。
在美國作為一個食品出口國時更是明顯,具體事證可以2009年3月美國蘋果出口到台灣,被驗出不得檢出的農藥「安殺番」為例。因此,儘管目前有改善或修正全球性食品安全政策之必要,但礙於各國在經貿利益上的堅持,短時間內恐怕還無法實踐。雖然本文研究的個案:美國與中國,均已訂定和通過新的食品安全法案和相關政策,但必須特別指出的是,倘若不是近兩年一連串的食品危機在兩國國內和國際社會發生,一國的政府是否會如此積極立法並讓其通過生效,恐怕值得進一步研究。
中國已毫無疑問地成為當今國際食品貿易的出口大國,且多年來食品出口額不斷增長。復以2007年為例,該國食品出口貿易總額約270億美元,較2006年增加了近45億美元。對台灣而言,在國際食品貿易市場上的定位是「淨進口國」,因此在食品安全的問題上不會面臨到貿易衝突的情形。但以身為食品進口國的立場來說,政府自去年毒奶粉事件爆發後,除了與北京政府簽署《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外,迄目前為止,真正具體的食品安全政策作為並不顯著,難免令國人憂心未來如和中共形成ECFA一類的經濟整合後,國人的飲食安全是否將面臨惡化的安全品質?
會有這樣的憂慮並非源自主觀認知對於中國所出口產品的品質欠缺信任,而是鑑於全球化時代各國經貿密切互賴與交織難分所造成的客觀實質風險。
未來台灣可朝精品市場
去年年底,愛爾蘭政府在該國動物飼料和豬肉製品中檢驗出逾越安全標準容許值80-200倍的戴奧辛(dioxins),旋即建議消費者不要食用2008年9月1日以後所購買之豬肉相關產品(如培根、火腿、香腸等)。愛爾蘭政府除公開表示,相關污染源的調查工作已由農業、漁業暨食品部(DAFF)和食品安全局(FSA)展開外,也承認受污染之豬肉製品已出口到其他國家,像是歐盟國家(義、法、德、英、荷、比、葡、丹麥、波蘭、愛沙尼亞、瑞典、賽普勒斯等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共、南韓等。
而儘管行政院衛生署表示查詢過進口食品通關報驗資料後,台灣並未進口愛爾蘭的豬肉及相關製品,但在全球綿密的經貿整合網絡之下,我國仍從許多國家進口以豬肉為主要成份的肉製產品。
以農委會及關稅總局提供的統計資料來看,去年1月至本年2月底為止,法、德、美、加、南韓等國皆是我國進口豬肉的主要來源國(其中單一國家最大進口量超過萬噸),而這些國家正是前所提及大量進口愛爾蘭豬肉的國家。
試想,如果未來兩岸成功簽署經濟協定,貨品貿易進一步自由化與流通,則自中國進口相關肉類產品的可能性勢必大為提升,如此國人的食品安全風險將也隨之提高,政府當將此議題列入極重要的國家安全事項,不可輕忽。
此外,從國家競爭力的角度來思考,中共雖然已是進入工業化的國家,但其畜牧業實力在國際市場上也不容小覷。就資料來看,其2005年肉類產量7,77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29%。其中豬肉產量與銷售量居全球之首,約為全球豬肉總產量的50%。面對這種具有世界工廠身分和出口貿易實力如此強勁的國家,無論未來是否要與之有進一步的經濟合作,台灣都不能放棄或厚植本國肉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過去,我們的牛、豬、魚等農產品只以亞洲國家為主要銷售對象,且貿易量甚微。未來可考慮走「精緻品質」路線,行銷優質肉品到美洲或歐洲市場(惟後者因有「共同農業政策」(CAP)而進入門檻較高),為我國的畜牧暨肉品產業開創一條活路,調整「淨進口國」的貿易身份。(全文完)
[24] P. Rameshan, Trade Disputes under WTO: Trends and Features, Foreign Trade Review, Vol. 38, No. 3/4 (2004): 19-37.
[25] 參考: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7 (Geneva: WTO Publication, 2007), p. 38; 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8 (Geneva: WTO Publication, 2007), p. 48.
[26] Carol Simontacchi, The Crazy Makers: How the Food Industry is Destroying Our Brains and Harming Our Children (New York, NY: Penguin Putnam Inc, 2001). 這是一本很有趣但也很令人無奈的書,讓我們瞭解在食品工業的面前,消費者的健康原來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