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國際回顧:上半年全球氣溫飆新高 印尼海域珊瑚白化嚴重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10國際回顧:上半年全球氣溫飆新高 印尼海域珊瑚白化嚴重

2011年01月07日
整理報導:謝雯凱

珊瑚是海底的森林。圖片來自:陳昭倫。2010年8月16日,美國的保育團體野生動物保育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指出,他們的研究團隊5月份在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亞齊省的海域,發現海表溫度急遽上升。經過後續監測與調查,發現在短短數月之間,該海域有60%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部份珊瑚種類則有80%白化或死亡。

這起事件肇因於印度洋東北部的安達曼海域海表溫度上升。根據美國大氣暨海洋總署(NOAA)珊瑚監測礁監測的資料,可見此海域的溫度在5月下旬高達攝氏34度,比過去的平均溫度高出4度。此處海域的珊瑚礁曾於1998年因聖嬰現象、2004年因海嘯而嚴重受損,但都能緩慢復原,但2010年的白化、死亡速度與規模相對嚴重。而這次白化現象也逐漸擴張至周遭海域,包括馬爾地夫、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與台灣。

台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團隊長期監測珊瑚生存,他們發現台灣周邊海域的表水溫在2010年夏季一直維持在攝氏29-30.5度邊緣,對於台灣周邊海域珊瑚適合水溫為28度而言,已是偏高的狀態。核三廠出水口右側水域與後壁湖潟湖外環礁的現生珊瑚,部份曾出現嚴重白化情況,面積約10至15%,所幸9、10月份監測結果,該兩處珊瑚白化面積已減緩為5%以下。

南亞的珊瑚危機隨著入秋之後逐漸緩和,然而中美洲加勒比海的珊瑚卻開始大規模白化。NOAA的專家團隊9月提出警告,擔心異常的海水高溫,會造成加勒比海海域南部及東南部地區的珊瑚在9到12月間嚴重白化,研究人員擔心會重蹈2005年的大浩劫─當年加勒比海區域全數調查點中,有80%的珊瑚白化,全數中超過40%死亡。2010年此海域確實出現了白化現象,在巴拿馬海域造成嚴重珊瑚白化與死亡。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初步的統計,2010年若不是19世紀以來最嚴熱的一年,至少也是前三名。而此次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夏季的連續高溫。另外,也可能與2010年反聖嬰現象特別強勁有關,因為反聖嬰現象會使得部分海域海水溫異常升高。回顧這一年,珊瑚白化的地點還包括紅海、波斯灣、菲律賓至帛琉海域,這種三大洋多處海域的珊瑚礁普遍遭受浩劫的現象,甚為少見。

NOAA珊瑚礁監測計畫的研究員艾金(Mark Eakin)擔憂,未來全球暖化下,氣溫會普遍上升,「用不著氣象事件來影響,便會置珊瑚礁於險境」。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