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轉型城鎮巡禮】山城轉型 議員相挺(二) | 環境資訊中心

【英國轉型城鎮巡禮】山城轉型 議員相挺(二)

2011年09月21日
作者:蔡孟薰

※ 編按:全球化浪潮發展至今,除了不斷的「跨國」、「擴張」,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思「在地」、「社區」,關心所居住的「城鎮」,進而進行許多試圖改變現況的行動。昨天我們介紹了轉型城鎮托特尼斯的歷史背景和現況,並透過與區議員羅勃.芬特的對談,瞭解政府如何支持這個民間發起的草根運動。而究竟轉型城鎮運動要改變的是什麼?他們又是怎麼推行這些改變的計畫呢?請看本日專欄。

轉型城鎮運動改變了什麼?

過去人們要改變環境的方式,要不透過個人經營自己的小生活圈,做好像是資源回收的工作、隨手關燈之類的動作,要不就是透過集體抗議、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做些事情來改變事態,但不論是哪種似乎都很難看到實質上的效果:個人層次效果太微弱、訴諸政府採取行動卻又緩不濟急。究竟要怎樣做才能「有效地」改變?

回顧托特尼斯推動城鎮這幾年的模式來看,上述兩者都有不足之處。羅勃表示,介於個人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社區,應專注發展所能推動的工作。透過社區內各個不同的團體推動不同的計畫,逐一改變城鎮內的狀況,而從目前TTT的狀況來看,這種模式相當成功。

街道轉型  居家節能效果好

轉型街道計畫(Transition Street)可說是目前為止轉型城鎮托特尼斯與當地議會最成功的合作計畫之一。有鑑於能源在英國居家支出佔相當大的一部份,因此TTT與當地的能源節約信託(Energy Saving Trust)合作,透過工作小組逐一拜訪各街區的住戶,邀請居民加入居家節能的行動行列,並提供專業的能源諮商服務。若居民透過此工作計畫在水、電、住屋外牆隔熱方面達致相當的節約水準,會再透過與議會、廠商的合作來替住戶安裝太陽能PV板作為鼓勵。而這項計畫所需要的款項,部分來自地方議會的補助,也有部分是透過低利率的信貸(亦即綠色貸款,透過由太陽能板產生回售的電所產生的收益來支付)籌措所需要的資金。

但羅勃提醒,並非所有街區都可以加入安裝太陽能面板的行列。在某些街區推動這項工作有其先天限制,像城鎮裡某些地方的房屋都有400-500年的歷史,在申請安裝PV板上有嚴格的限制。但是地方議會也的確為了這個專案鬆綁不少政策規範,過去任何房子要申請安裝PV板,一定要有議會許可才能進行,新政策則無需議會許可,就能讓多數屋子安裝這些PV設備,而歷史建築則仍須通過議會評估,獲得許可後才能安裝。

托特尼斯鎮現階段再生能源所產生的電力仍不足1%,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鎮上共計140多條街,參與這項計畫者約占一半左右,大概有超過100戶的住家透過這個計畫,在自家屋頂安裝太陽能板。未來此計畫將與另一項風力發電計畫結合,提高再地再生能源的產電比例。

(街道轉型計畫推廣影片)

在地食物生產  拉近人際距離

除了街道轉型計畫推展居家節能、再生能源外,另外TTT也大力發展在地食物生產方案,例如透過地方議會成立的小型農園協會(Allotment Association )來生產在地食物,這項計畫是將城鎮內兩塊閒置空間規劃成小型農園,最多可讓100位社區居民自己動手栽作。有心從事耕種的居民能夠大展身手,藉此創造新的社交機會,參與的人們透過借用務農器具等,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而地方議會則更進一步要求建商在發展新建案時,除了房屋設計要採被動節能設計外,也強制要求建商在鄰近的空間中,設置可供居民自行使用的農園空間,否則不會給予營建許可。羅勃接著表示,在地食物推廣計畫的小型農園,有別於傳統農業需要大空間才能進行,他們想透過樸門永續設計的混栽方式,發揮最大的空間效益(像是陡峭的山坡、建築的屋頂與立面等,看似難以用來做大面積栽種的空間)。羅勃指出,從食物產量與價值的角度來看,城鎮內這類的小型農園實際上每公頃的產量,甚至遠高於商業大型農園的產量!若社區中的小型農園蔚為風氣,對於建立在地食物的自給自足將大有助益。

社區支持農業

除了上文所述,托特尼斯鎮也有類似轉型城鎮金斯頓裡面的若米德樸門推廣計畫(KPR,Knomead Permaculture Reserve)的工作,稱之為「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farming / agriculture)。這項計畫是透過讓居民每週花一至兩天的時間,參與當地的農夫所經營的農場(像是採收蘋果或其他農產品、下田除雜草之類的志願性工作),農夫除了獲得社區居民協助平時要處理的農務外,參與者也獲得自產的蔬菜水果作為回報。另外的安排則是在栽種季節開始時,由社區居民用某價格來認購一定數量的食物,讓農夫可以全心進行栽種,而無需擔心中出來的東西最後沒有人要。羅勃認為,要吸引社區民眾參與這種計畫,最有力的號召就是農夫使用了有機無毒栽種或是樸門永續設計的農法,因為這類栽種方式最能獲得一般大眾的贊同,推動類似的計畫也比較有成效。(明日待續)

※ 本系列專文感謝農委會林務局、青輔會贊助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