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中之王(下) | 環境資訊中心
選讀國家地理

魚中之王(下)

2014年03月19日
作者:Kenneth Brower;攝影:Brian Skerry;導讀:詹嘉紋

※ 導讀:本月起,本站與《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合作,推出「導讀國家地理」專欄,期待透過《國家地理》觀照全球的視野、以及其活潑、生動的科學報導,讓您更瞭解全球環境現況。

黑鮪魚可說是造主的精良設計,與人類的關係可上溯至5千年前,學者甚至認為,黑鮪魚協助建立了西方文明。不過,雖有許多科學家提出警告,並發展出追蹤技術,解開黑鮪魚遷徙之謎,更精確掌握魚群狀況,證實過度捕撈導致了鮪魚族群的崩潰;然而高經濟價值和市場需求,仍使漁業國家全力爭取提高捕撈額度,當資源永續遇上政治角力,孰勝、孰負?

您是否知曉,台灣遠洋漁船在中、西太平洋勢力龐大,佔了30%,而全球鮪魚漁獲又有60%來自這個海域。當您看到環團近幾年緊盯我國漁業署的遠洋漁業政策,訴求您的關注與支持時,本文提供的國際研究證據,將會是您判斷的依據。

◆暖身Q&A:所謂的「ICCAT」分界線指的是什麼?在史丹佛大學的布拉克教授研究下,證實了它有什麼瑕疵呢?


史丹佛大學的布拉克教授在霍普金斯海洋研究站,主持加州蒙特雷鮪魚研究保育中心(TRCC)的工作,並與隔壁的蒙特雷灣水族館合作。30年前,科學界對鮪魚的活動還一無所知。但從那時起,布拉克與其他人率先發展的追蹤技術已逐一解開鮪魚遷徙的謎團。

黑鮪魚是胃口極大的捕食者,主要以小魚、甲殼類動物及烏賊為食。但由於人類對黑鮪魚肉的需求量不斷提升,牠們也遭到了無情的捕殺。攝影:Brian Skerry;圖片提供:《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3月號

地圖上的黑鮪魚

布拉克的實驗室看起來像某種藝廊。牆上及櫃子門上貼滿了圖表、地圖和科學期刊插畫,簡直稱得上一場展覽。這場展覽如果有名字,可能就叫「黑鮪魚的現狀」。

黑鮪魚的現狀並不好。有一張海報叫「大西洋黑鮪魚產卵群估計(1950-2008)」,上方呈現的是在墨西哥灣繁殖的鮪魚產卵生物量圖表,下方則是一份類似圖表,顯示在地中海繁殖的鮪魚產卵生物量。兩個產卵群的數量線圖看上去就像兩條鰻魚,兩條都往圖表的底部跌落。它們已經滑落到代表永續生產量的虛線之下,直逼產卵生物量為「零千噸」的那個點。

地圖上的插畫則彷彿點彩派藝術。多年來,實驗室放出許多電子追蹤器,它們顯示的黑鮪魚所在位置,以許多五顏六色的小圓圈來呈現。而布拉克最感興趣的地圖,顯示的是黑鮪魚的分布範圍與所謂的「ICCAT分界線」的關係。

大西洋黑鮪的漁場由「國際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管理。ICCAT的魚量評估模型採用一條垂直劃分北大西洋的虛線。這條界線於1981年沿著西經45度線畫下,將大西洋黑鮪魚分成了東、西兩群。

不存在的ICCAT線

布拉克實驗室的點狀圖顯示了一個古怪的現象。裝上電子追蹤器的西部黑鮪,所在位置皆以橘紅色的圓圈表示,牠們大多集中在牠們的產卵地──墨西哥灣,並且從那裡往東擴散進入大西洋。這些魚大剌剌地越過了ICCAT線,一路擴散到葡萄牙和西班牙。

至於在東部繁殖的黑鮪魚,追蹤器顯示的位置則以白色圓圈表示,牠們主要集中在地中海,也就是該魚群的產卵地,並從這裡向西擴散,越過ICCAT線來到美國及加拿大沿岸。

大西洋黑鮪魚是光澤閃耀的頂極海洋物種,獨特的生理構造讓牠們能夠高速衝刺、長程遷徙,且耐得住深海的酷寒。攝影:Brian Skerry;圖片提供:《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3月號

這些地圖證明,ICCAT線根本就不存在。從前科學家以為兩個魚群都不會離開各自的所屬區域,但現在已經沒有人相信這種說法。在整個大西洋,只要是黑鮪魚的索餌場,東、西魚群都交相混雜。牠們唯一涇渭分明的地方似乎只有產卵地點而已。

早在十多年前,布拉克、其他追蹤者以及DNA研究員就已充分證明了魚群混雜共處的事實。但ICCAT卻遲遲未將這點納入模型。根據目前最接近準確的估計,北美東岸捕獲的黑鮪魚中,大約有一半來自地中海,但這些鮪魚若是在大西洋西部被捕獲,還是會被歸為源自西部的魚群。

ICCAT線不只是個有瑕疵的管理工具而已──它連工具都稱不上。而且ICCAT的模型也沒有把非法捕撈考慮進去,雖然研究顯示非法捕撈的數量十分龐大。

自成立以來,ICCAT大部分時候都無視於其科學委員會,也就是研究統計常設委員會(SCRS)的建議。在地中海繁殖的東部魚群數量遠大於西部魚群,針對這個魚群,ICCAT設定的漁獲配額總是遠高於科學界的建議值。

2008年,SCRS針對東部魚群公布了至今最令人擔憂的評估報告。科學家指出,實際的捕獲量可能是2萬8500公噸的許可捕獲量的兩倍以上,且是永續捕獲量的四倍以上。他們建議在鮪魚的主要產卵季關閉漁場,並把許可捕獲量下修至1萬5000公噸以下。但ICCAT一如往昔地忽視了這個要求。

明智管理 漁獲永續

同年,ICCAT聘請某獨立機構審查它的政策。審查小組成員是世界各地的知名漁業管理者和漁業科學家,他們的評語可是一點也不客氣。他們認為ICCAT對東部魚群的管理簡直是「國際恥辱」、是「漁業管理的大笑話」。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表達了類似的意見。環保人士笑稱ICCAT應該是International Conspiracy to Catch All Tuna(國際捕盡鮪魚陰謀會)的縮寫,但這可不是笑話。這比官方說法更加貼近事實。

好消息是,有一群漁業生物學家相信,大西洋黑鮪的族群數量只要能夠回升,就有可能增加到目前的五倍,且若搭配明智的管理,還能讓我們永遠享有可觀的漁獲配額。

為因應數十年來管理不當的情形,摩納哥於2009年提議將大西洋黑鮪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一〉。一旦被列入這份名單,就表示國際間將禁止黑鮪魚的貿易,因此漁業國家派出的CITES代表聯手擋下了這項提案。

但ICCAT已經受到當頭棒喝。同年,制定東部黑鮪魚群的漁獲配額時,他們首度聽從了科學家的建議。而為了處理非法捕魚的問題,他們也在2011年開始測試一套電子追蹤系統,監控漁獲從海洋到市場的過程,預計將在2014年初全面實施。ICCAT也承諾在2015年修訂過時的魚群數量評估章程。

這樣的發展方向是對的,但ICCAT的結構與管理還是沒變,極易受會員國漁業利益團體的政治壓力影響。鮪魚科學向來都被政治化,近年來更是如此。

於ICCAT已無法再忽視科學意見,因此現在開始有人企圖扭曲科學。「魚量評估本來就有一些不確定性,」皮優慈善信託基金會的全球鮪魚保育主任亞曼妲‧尼克森告訴我。「我們看到的是有人專門研究這些不確定的地方,為提高漁獲配額賦予正當性。」

由業者贊助的生物學家提出,可能還有一些大西洋黑鮪的產卵地尚未被人發現。這當然有可能,但目前尚無任何實證支持這個說法。對那些希望維持原本配額的業者而言,這個想法似乎再有利不過。(全文完,回到上篇

作者

詹嘉紋

可能帶有天王星人血統,對地球人感到既好奇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