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蕙 | 環境資訊中心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文章列表

2018-11-12 19:00
位於荖濃溪畔的「滇緬四村」,由於聚落地理位置分散難以聚合,這幾年則因「水資源保育」的共同目標凝聚,成立「國雷巡守隊」。又為了支持巡守隊運作所需的費用,去年在專家指導下,以社區種植的檸檬皮為主要配方,生產無磷、高生物分解的清潔劑,在社區店舖開...
2018-11-06 10:46
一提到鳥類保育,不時聽到「人都吃不飽了,哪顧得了鳥」的說法。其實,鳥類族群變化的監測,是重要的環境指標。不僅歐盟以繁殖鳥類狀況來作為聯合國永續發展的指標,台灣預計於2020年生物多樣性日發布的第一份國家鳥類報告,也將透過繁殖鳥、冬季候鳥、黑...
2018-10-27 10:33
外來種防治在各國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同樣為島國的日本,即制定一套《外來生物法》。一經指定為特定外來生物後,禁止養殖、栽培、持有以及遷移,並予以驅除;不過,要名列特定外來種名單並非易事,常有緩不濟急的問題。雖指定外來生物的條件是境外移入,國...
2018-10-26 06:34
隱身於台北古亭商區的「林務局保育小站」,是台北市民鬧中取靜又能學習的首選。開幕以來陸續推出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資訊,近日再推出「你的餐桌,我的生活—我們的綠色消費新運動」特展,透過6個綠色保育標章案例,詮釋民眾消費選擇,如何助國土綠網一...
2018-10-17 10:08
翱翔空中的猛禽,是食物鏈中的頂層消費者,保育猛禽同時也兼顧許多珍貴物種與棲地的生存。過去因黑鳶誤食遭毒殺的鳥、鼠,導致二次毒殺死亡,這些影像透過《老鷹想飛》上映後,獲得廣大的回響。 這幾年更藉由中央、縣市政府的合作,針對黑鳶所遭遇的問...
2018-10-09 10:24
雲豹是台灣兩種貓科動物之一,1980年代即無目擊紀錄,近幾年宣告滅絕。將近四十年,台灣生態系是否因此而有不同面貌?台灣獼猴、山羌、水鹿,甚至黃喉貂的數量增加,是否與缺乏雲豹這個天敵有關?上周末「貓科動物再引入研討會」中,針對是否比照其他國家...
2018-10-05 09:39
敘述植物採集者《佛里神父》一書,今年榮獲第42屆金鼎獎「政府出版品類圖書獎」,凸顯植物採集者的特殊身份及重要性。作為植物分類的基礎,19世紀尾、20世紀頭,植物採集者往往得深入蠻荒無人之處,瘴癘魍魎出生入死。佛里神父兩次來台採集植物,第一次...
2018-09-27 10:35
南投埔里鎮大坪頂正值百香果產季,前年為百香果園圍上電牧器電圍網的農民徐松山,這兩年獼猴不再來光顧,收成令人滿意,不少農民團體前來取經。13日來自雲林林內鄉的農民,在鄉公所與林務局南投林管處委辦計畫支持下,也到現地了解電牧器圍網的作法,尋找與...
2018-09-25 10:40
歷經20多年、眾多海洋學者、團體倡議,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正式掛牌運作。帶著宣告台灣海洋國家的意味,4月28日海洋保育署也正式上路,作為海洋資源保育的先鋒角色,海洋大學教授黃向文接下海保署長的重任。 黃向文過去在學術領域做過海洋事務與社會...
2018-09-19 10:01
今年7月24日民眾於宜蘭縣大同鄉拾獲的東亞家蝠,經畜衛所檢驗診斷為「台灣特有蝙蝠麗沙病毒」。防檢局新聞稿表示,麗沙病毒有人畜共通之風險,雖未有人類感染案例,仍應加強防疫,請民眾不要接觸野生動物,避免感染機會。 宜蘭東亞家蝠檢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