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 我們到田裡當農青 | 環境資訊中心
享綠生活

秋收冬藏 我們到田裡當農青

2015年02月01日
作者:洪郁婷

農村是一張網,接住每一位失意、失業、失戀的人。在玉米田裡折下一穗一穗飽滿的玉米,踩著冬陽曬得暖暖的土壤,我感覺自己被穩穩地接住了。

──台灣農村陣線 李安慈

採收芝麻。攝影:洪郁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條新聞,因為勞動力老化,農業缺工問題嚴重,政府準備要在今年開放農業外勞。開放農業外勞,能不能真正解決農業缺工問題,我不知道,但是在引進農業外勞之前,我們應該還有可以努力的空間。一月底,台灣農村陣線舉辦「秋收冬藏勞動營」,募集都市的青春肉體到美濃和北港農村提供勞動力。台灣小小的,但是好多地方我從未到過,出發前,我一直擔心自己能不能順利在中午報到前抵達美濃,幸好從悠遊卡切換到一卡通,其實很簡單。

花錢去幫人家作農?其實農業很需要經驗和技巧,說是幫忙農事,但是身為蔥蒜不分的都市人,我們真的能幫上忙嗎?反而要感謝農夫們讓我們在他的田裡學習,邊工作邊玩鬧。而且每一餐都太豐盛了,我真的擔心我們不但沒幫上忙,還讓農家虧錢。謝謝農夫們讓我們在他的田裡學習,邊工作邊玩鬧。

冬季是美濃的農忙期,我們到啟尚哥的地瓜田幫忙採收地瓜。中耕機開過,翻出一壟地瓜,我們趕快把地瓜撿出來放好,並趕在中耕機開到下一壟之前把擋路的地瓜藤移開。真的是很需要體力的工作,而且要眼明手快!充分的勞動過後,坐在田埂上吃主人準備的點心,淡藍色的天空底下吹著涼涼的風,我突然理解始業式的時候,有人她說此行目的就是「吃好吃的點心」。忙完地瓜田的工作,我們又到黑豆田幫忙除草,到芝麻田幫忙收成,親身體會到環境友善的黑豆和芝麻需要這麼多的照顧呵護才能收穫,每一顆每一粒都好珍貴。

地瓜出土囉。攝影:洪郁婷

下工後的晚上,在廟埕用完餐。農陣秘書長蔡培慧以輕鬆的方式和大家聊農業缺工問題,以及低糧食自給率的嚴重性。即使是工業國家也都維持在50%左右的糧食自給率,台灣30%的自給率明顯過低;而農業長期受到打壓,農村青年不願意從事農業,使農業勞動力老化。啟尚哥回到美濃務農時是45歲的熟齡,卻是全美濃最年輕的農夫,他認為引進農業外勞能夠讓台灣的農業發展,卻會讓農村和農家消失。

農業缺工其實是政策問題。以美濃為例,在台灣加入WTO前,美濃菸葉由公賣局統一收購,農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加入WTO之後,開放洋菸進口,菸葉無法再支持農民收入,只好另尋出路。幸好,在美濃農會的努力下,又發展出美濃米、白玉蘿蔔、橙蜜香番茄等農產品,重新擦亮美濃農業招牌,儘管如此也只是減緩農村人力老化的速度。

離開美濃,下一站是雲林北港,這裡是花生的故鄉。溝皂里的「古早田小農之家」在浩然基金會的支持下,以有機或無毒的方式生產農作。北港的冬季是農閒時期,又剛好遇到下雨天,大復哥交代給我們的工作是剝花生和挑選花生。一整天就坐在真武廟旁的廊簷下,邊聊天邊挑花生。

到北港溝皂里剝花生。攝影:洪郁婷

廟宇是村子的活動中心,村裡的長輩不時會經過我們,問我們是誰?從哪裡來?誰找你們來的?來這裡做什麼?我們大概回答了3、4遍,有的是學生有的是上班族,來自台北、台中、台東、高雄,來幫忙古早田的大復哥和嘉宏哥,有時候還要解釋什麼是古早田。在人際關係緊密的農村裡,從事有機栽培的幾位大哥一定收到更多這類關心問候,難怪常聽到有機農夫說長輩的壓力是從事有機最困難的關卡。

農閒的北港沒有太多粗重的農活,除了剝花生和剝花生和剝花生之外,就是幫忙補田埂、整理溫室之類的預備工作,還有洗菜、切菜幫忙準備自己的下一餐,農閒真的好閒啊。工作上沒有太多勞動,餐食卻是無敵彭湃,最後一天晚餐竟然是薑母鴨!天啊,這麼熱情款待好嗎?會不會虧本啊?

古早田的嘉宏大哥說,穿皮鞋下田最方便了。攝影:洪郁婷

把素昧平生的我們當成麻吉在招待,好多人大受感動,承諾3月收成的時候再來幫忙。城市和農村的聯繫就這樣被牽起,每個人都期待下一次的相會。短短幾日的援農團,或許無法補齊勞動缺口,但是實際到過農村以後,他們的問題變成我們的問題,回到原本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繼續關心台灣的農業,思考農業缺工問題的一百種解方。

作者

洪郁婷

環保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而是一種普世價值,比如說人權、自由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