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 12:30
歐洲最大的台灣文化盛會「柏林台灣影展」,即將於8月20至29日在德國首都柏林隆重登場。本屆影展閉幕片以東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為主題,串聯紀錄片及動畫片,展示了台灣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回應氣候變遷的軟實力。
這項影展今年邁入第四屆,是文化部...
2021-07-14 10:55
鯊魚族群健全,海洋生態才能跟著好。牠們雖高居海洋食物鏈的頂端,卻得努力與人類漁業撈捕保持安全距離。這些延繩釣漁船、大型網具遍及之處,所形成的「漁業足跡」,是否代表著鯊魚族群存在的風險?近期《自然(Nature)》期刊幾篇報告,提出不同意見。...
2021-07-13 10:14
包裝食物的紙盒,為了保護食物、阻隔陽光,大多需塗上一層塑膠。然而在現今,這層膠不只有石化一個選項。
台灣第一款「可回收生質塑膠」全植物盒,由台灣利樂與義美食品公司合作上市,不但採用森林管理委員會FSC標章的紙材,膠膜也採用有「Bons...
2021-07-05 17:25
疫情吃緊之際,當人們盡可能留在家中之際,都市中的野生物多了活動空間。來到中和四號公園,野花按照物候舒展筋骨,松鼠、鴿子和麻雀不顧疫情群聚,讓人好生羨慕。農委會林業試驗進行中的韌性都市林計畫即選在此處,所長曾彥學及幾位計畫人員,這天實地了解樹...
2021-07-05 10:17
從指導學生釐清了千元鈔上長久以來視為「玉山薊」的植物,是台灣特有新種「塔塔加薊」,到協助林務局篩選出106種具有園藝、景觀、蜜源及保健等具市場潛力的原生植物——曾彥學從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轉身為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長,秉持林試所百年文化,繼續引...
2021-06-08 10:40
電影《喜馬拉雅》(히말라야;The Himalayas)描述了韓國登山家嚴弘吉(엄홍길)組織遠征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亞洲首位、世界第八位完登14座8000公尺以上山峰的嚴弘吉不只一次提到,人與山的關係不是「征服」,而是有緣身在此山中的深...
2021-05-28 10:25
疫情嚴峻之際,玉山八通關卻因人為因素整整燒了12天。截至27日為止,總共延燒71公頃。林務局調查,肇因於5名登山客疑似踢翻爐火所致。林務局也信誓旦旦,「向肇事者求償絕不寬貸」。只是這些損失該怎麼計算?所造成的直接、間接、有形、無形和不確定損...
2021-05-25 14:51
全球維管束植物近35萬種,裸子植物只有1088種,這使得裸子植物的新發現成為全球大事。近期新書《以阿里山之名植物圖誌》重燃阿里山松分類地位的希望,今年2月發表的誠氏麻黃(Ephhedra Chengiae),則是直接為裸子植物再添一軍。更由...
2021-05-20 15:43
從阿姆斯特丹出發的華航客機,載著40萬支疫苗抵台,讓這幾天因確診人數居高不下、低迷的社會氣氛帶來一股希望。阿姆斯特丹是荷蘭首都及最大城市,13世紀時還是一座小漁村,在大航海時代躍身全球最重要的城市,至今仍是歐盟的重要都市。《阿姆斯特丹貓未眠...
2021-05-11 10:17
台灣已知近5000種原生植物中,以阿里山命名的植物高達120種,僅次於以台灣命名的植物。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委託學者,以兩年時間調查以阿里山為名的植物,梳理阿里山脈植物發現史,發表為新書《以阿里山之名植物圖誌》。副處長李定忠表示,盤點以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