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 15:25
民間信仰中,乩童作法所使用的五件法器,唯一不惜殺生、取自於鋸鰩吻部的「鯊魚劍」,據說法力強大,這項傳聞使得鋸鰩族群搖搖欲墜。
經過數月蒐證,由檢警保育機關組成的專案小組,3月中旬循著線報,破獲包括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鯊魚劍」等上百件產...
2021-04-19 10:32
口罩除了是防疫民生物資,還可用來傳遞生態訊息。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將5種花蓮常見、特有的原生植物印製成口罩,分贈志工以及參加活動的民眾,精細的類圖鑑、插畫風格,讓獲贈民眾捨不得用。花蓮林管處期待,透過寫實的原生植物圖案,拉近民眾與原生...
2021-04-06 10:30
隨著數百名緬甸民主示威者持續受到軍人血洗鎮壓,新發現的血紅色「緬甸山蓮」也蒙上一層陰影。日本學者田中伸幸研究團隊於緬甸境內發現第四種寄生花屬物種「緬甸山蓮」,2019年12月發表於《Taiwania》期刊,並榮登封面故事,另人驚艷於緬甸土地...
2021-03-16 17:29
今年賞櫻了嗎?當平地櫻花一一謝幕,阿里山的櫻花才要開始綻放。儘管花期短暫,但台灣不同品種的櫻花,從早春直到晚春,此起彼落地綻放,直到4月中旬都有機會賞櫻。
台灣稱為「櫻」的樹種雖多,但在植物學家眼中,狹義的台灣原生櫻花,只有四種一型。...
2021-03-15 16:11
一提到屏東,許多人馬上聯想到墾丁,忽略了探索屏東33個鄉鎮市的可能。為了吸引大眾來發現屏東地方底蘊,屏東縣政府出版新書《屏東特有種》,讓旅人無論是爬山、品嚐客家味、逛市場漁港買現撈仔,或學潛水、觀星、觀雲,吃「著時」的水果,參與最獨特的國際...
2021-03-15 10:03
植樹節除了植樹,若能結合瀕絕物種復育,應該是對大地最好的回報了。掌理花蓮溪的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為了找回老花蓮人記憶中的河岸地景,在植樹節這天,與花蓮林管處攜手邀請地方學童及居民,在木瓜溪華隆護岸種下台灣火刺木,為重現花蓮溪畔地景踏出第...
2021-03-08 15:43
由海保署、民間社團合辦的第一屆「海洋盃全國友善釣魚交流賽」,上週六(6日)在天氣、海象條件具備下,於台中港北堤登場。經過4小時較量釣技,本著「友善垂釣、資源永續」的精神,首屆「釣魚王」於焉誕生。
主辦單位海洋委員會副主委蔡清標指出,「...
2021-03-05 10:38
農委會林務局今年贈苗容器首度使用生物分解容器,預估年減少10萬個膠盆,長遠目標則是造林育苗容器也要使用生物分解容器,預估年減少近百萬個新增膠盆!只是,造林容器和贈苗容器性質差異大,林木育苗時間長,生物分解容器特性仍難掌握,技術門檻仍有待突破...
2021-03-02 18:10
每年3月,節氣運行到驚蟄、春分,萬物逐漸甦醒,也是台灣最適合植樹之際。不但總統領銜植樹,縣市政府及農委會林務局,也會舉辦大大小小不同場次的贈苗活動。只是,植樹原本是保護地球連帶惠及人類福祉,卻因使用膠盆當贈苗容器,大打折扣。
為響應減...
2021-02-26 18:05
台灣人喜歡掛月曆,若說月曆有如牆上的風景,你留了什麼風景給自己呢?2021年林務局月曆以「生命之森——種間關係」為設計主題,除了依舊維持細膩的畫風,更打破前三年類圖鑑的作法、甜美的畫風,將物種成家的壓力、養兒育女的辛勤、殺戮的艱難,以及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