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暖11月」和氣候變遷有關係嗎? 學者:長期暖化威脅已可預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史上最暖11月」和氣候變遷有關係嗎? 學者:長期暖化威脅已可預見

2022年12月14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近日東北季風報到,入冬非常有感,但你還記得前兩週的炎熱天氣嗎?全台才剛結束「史上最暖11月」,創下有紀錄以來的11月高溫,令許多民眾印象深刻,也有不少議論指向全球暖化現象,而氣象局認為,今年秋季升溫狀況並沒有特別極端,仍屬正常範圍。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受訪時則說,今年秋季高溫屬於短期事件,還無法判斷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聯。但可以確定的是,今年不只台灣溫度高,全球普遍都在升溫,長期看來台灣確實面臨暖化的威脅。


今年秋季氣溫顯著偏高,11月的平地均溫更是打破歷史紀錄。資料照,攝影:李蘇竣

高壓籠罩催生強力秋老虎 創「史上最暖」11月紀錄

隨著東北風增強,近日氣溫不斷下降,北台灣也迎來又濕又冷的天氣。回顧後腳剛走的秋季,民眾肯定對今年「秋老虎」的威力印象深刻,穩定炎熱的天氣讓台灣變成一顆「烤番薯」,11月升溫幅度甚至比9、10月都要顯著。

氣象局完整均溫統計出爐,11月平均氣溫為24.16度。對比往年的氣溫,今年秋季(9月至11月)平均溫度只有9月中上旬偏低,而後都偏高,整體平均溫度約25.7度,比氣候平均值高了0.6度。

不光是秋季高溫,今年11月更創下「史上最暖」紀錄。氣象局指出,今年11月平地13測站的均溫為24.16度,是自1947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高溫,比起氣候平均值22.7度高出1.4度。


秋季氣溫分布圖,11月平地均溫創歷史新高。圖片來源:氣象局提供

此現象是否呼應民眾耳熟能詳的極端氣候?氣象局解釋,過去十年的溫度因為氣候變遷都在升高 ,今年秋季升溫狀況沒有特別極端,屬於正常範圍。

學者觀察全球升溫普遍 反聖嬰現象牽動環太平洋

氣象局進一步說明,此現象並非只有台灣區域遭遇,觀測整體東亞,溫度都偏高,雖然各種綜合因素都有可能牽動,但華南區域主要還是受到印度洋海溫偏高,導致高壓籠罩影響。12月之後,海溫狀況已回復正常,原先上空籠罩的高壓已經不存在,民眾才會明顯感受到天氣大幅轉變,不再像11月這麼熱。

「最暖11月」之所以發生,許晃雄受訪指出,初步判斷與「反聖嬰現象」有關。今年觀測發現太平洋中東部的低海溫延伸到西太平洋來,造成靠近換日線周邊的區域(東經、西經150度~180度)對流不旺盛,雨量較少,使得台灣附近東邊高壓較強,中國大陸到南亞的氣壓較低。


今年秋季熱帶太平洋海溫東冷西暖,為「反聖嬰」型態配置。圖片來源:氣象局提供

許晃雄接著解釋,以往這個季節應該是陸地氣壓要比海洋高,東北風才會下來,但今年卻反過來,氣壓梯度變小,東北風減弱,溫度才會比較高。今年已是連續第三年反聖嬰現象,連續四年的紀錄相當罕見,但每年反聖嬰對台灣的影響都不一,仍要持續觀察。

許晃雄強調,確切的原因還需進一步分析研究,但可以確定,今年不只台灣溫度高、破紀錄,全球普遍都在升溫。

民眾憂心氣候變遷 學者示警:「變熱」只是威脅之一 

面對異常高溫,民眾不免聯想到「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等關鍵字。許晃雄指出,氣候觀測要看長期趨勢,若以1960~1990年這30年為基準,近年溫度一定較高,尤其這幾年升溫很快速。但氣候議題要以長期趨勢做觀察,不能單就近三、五年就下定論,直接斷定高溫是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當前學界仍在研究今年秋季高溫的成因。

許晃雄也提醒,確實有觀測到台灣冬天天數減少的現象,國外預測也指出今年冬天不會降溫太多。但面臨氣候變遷影響,除了變熱,台灣最壞的情境可能要擔心春季北部雨量變少、豪雨強度變強、颱風生成數減少等狀況。控制全球暖化的速度必須仰賴人類減碳的努力,若減碳有成,這些變化程度就會較減緩。

氣象局也強調,這次事件可能有很多不同時間尺度、不同長短週期的影響疊加導致,還要繼續分析。不論如何,接下來的冬季將是冷空氣南下影響最頻繁的季節,民眾在冷氣團或寒流影響期間,應適時做好禦寒措施。


氣象局預測12月至明年2月氣溫均屬正常範圍。圖片來源:氣象局提供

作者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