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蕙 | 環境資訊中心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

文章列表

2020-10-13 10:32
1866年,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根據斯文豪(Robert Swinhoe,又稱郇和)從台灣「打狗」採集的一種蝴蝶,發表為「Lycaena nisa」,但因缺乏圖片,百年來沒有人曉得這種「華萊士蝴蝶...
2020-10-05 16:04
(接續上篇)研究團隊於原生地種下的紫苞舌蘭(Spathoglottis plicata),仍禁不起無止盡的採伐。 遏止野外族消失,除了難以避免的天災,利用少數野生族群果莢,人工雜交選育,商業繁殖園藝化,讓過去市場上昂貴的蘭花價格平民化...
2020-10-05 10:20
(接續上篇)帶著1000多棵紫苞舌蘭小苗,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團隊,風塵僕僕從南投出發前往蘭嶼,除了致贈給蘭嶼居民帶回家裡種植,也與幾位志願提供土地做為復育田的女性合作。在水芋田埂上,種下紫苞舌蘭,再現傳統農田饒富生趣、蘭花綻放的景象。 ...
2020-09-28 09:00
在蘭嶼婆婆媽媽殷切期盼下,由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人員從原生地採集培育的紫苞舌蘭(Spathoglottis plicata)種苗,隨著研究人員一路從南投縣集集鎮,搭車前往恆春半島後壁湖,再搭兩小時的遊輪抵達蘭嶼,並以三天時間送出近...
2020-09-15 10:09
肥水不落外人田,這句話如今有了保育新解。花蓮靠海的噶瑪蘭新社部落,這裡的水梯田一路延伸到海。幾年前,居民看著過去美麗的珊瑚礁,因慣行農法而蒼白,為了恢復珊瑚健康的容顏,部分族人不但自主發起珊瑚礁監測、轉作有機農法,現在更與花蓮農改場合作,透...
2020-09-07 12:01
台東桃源pasikau部落祭祀廣場,傳出報戰功渾厚響亮的聲音,向祖靈、族人宣告,失落30年小米種植傳統再度引回,不管是保種、復種小米都不成問題,也讓傳統文化有了實踐場域;這些事蹟更透過新書《台東桃源部落:pasikau種是為了你》出版,將過...
2020-09-01 10:02
歷經6年預告、農業委員會及海洋委員前後接棒,不斷溝通協調,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在昨天公告,今(9月1日)正式上路。公告面積廣達763平方公里,範圍包括苗栗、台中、彰化、雲林等四直轄市、縣(市)海域,打破台灣最大重要棲息面積以及跨越最多縣市...
2020-08-26 17:49
寵物店裡各式各樣的物種,不乏冠羽畫眉、栗背林鴝這類美麗的保育類物種。雖業者宣稱是人工繁殖個體,但能不能也受到野保法保護?答案是肯定的。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5條規定,保育主管機關依法公告「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之人工飼養或繁殖野生動物種類...
2020-08-25 10:24
台灣5種原生紫斑蝶中,以大紫斑蝶(Euploea phaenareta juvia)體型最大,展翅可達11公分,1960年代就不見蹤影,一般認為已於台灣滅絕;有「帝王蝶」之稱的大樺斑蝶(Danaus plexippus)曾分布於台灣,同樣也...
2020-08-24 10:27
物種保育雖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支持,但有限的保育資源該怎麼分配最有效?長久以來投入瀕絕物種如水獺、石虎、台灣黑熊保育,族群數量到底有沒有如預期增加?這些保育大哉問,透過林務局6年來逐步完備的「台灣中大型哺乳動物族群監測網」,以長期收集累計的資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