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作為前葡萄牙的殖民地,因為博彩業的關係,有着東方蒙地卡羅的美喻。雖然如此,但澳門一直以其濃厚的殖民色彩和中國傳統漁村文化的交互融合為特色,加上純樸的民風,成為亞洲其中一個旅遊勝地。自從澳門回歸之後,澳門與大陸的交流日趨頻繁,大陸對澳門經濟的影響亦同時加深。
自從澳門2002年博彩業牌照開放加上2004年簽訂的CEPA(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Mainland and Macao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大陸的旅客和資金大量流入澳門,並對本土經濟結構產生巨大影響,帶動了旅遊博彩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但經濟騰飛的同時,其後遺症亦於今日慢慢浮現,對同時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帶來負面影響。
這包括人口密度高速增長,經濟產業單一化,樓價的快速成長,人口承載率面臨超標等等問題相繼出現,環境亦因此被犧牲。在今天,澳門的經濟發展已經變得過度依賴大 陸的旅客和資金,整個發展趨勢被大陸的政策所掌控,若然大陸收緊這些政策,澳門的經濟必然面臨崩潰。
反觀最近台灣和大陸簽訂的服貿協訂,雖然和CEPA不盡相同,但亦有其類似的地方,若然大陸資金流入台灣,令到台灣的經濟有所發展,政府在嘗到甜頭後必然會開放更多以圖經濟的繼續發展,最後導致過度依賴外來資金而失去自主權,像澳門政府一樣,因為過度追求經濟發展而被迫放棄保育環境。
澳門:CEPA對原居民生活品質帶來負面影響
澳門人口承載能力面臨經濟快速發展的挑戰。經濟快速發展急需大量外勞和人口遷入,這客觀上要求澳門人口規模適度增加。不過,由於澳門土地資源和公共基礎設施有限,以及公共資源的拓展能力相對緩慢,所以澳門政府選擇犧牲綠地面積以增加建築土地,來滿足對房屋的需求。由於澳門經濟架構單薄,所以導致中資的資金大多流入房地產項目,造成樓價急速上升,但建築商以興建豪宅為主,其目的為滿足中資的投資需求以謀取暴利。
由於澳門地少人多,加上快速發展導致人口大量遷入,澳門市區可興建樓宇的土地已經愈趨罕有,所以樓宇建設開始向郊區發展,因而衍生大量環境問題。以路環疊石塘山為例,公務局允許發展在當地興建限高海拔一百米高的樓宇,但該地段靠山體,興建時必然要削山,最後就會對環境生態造成極大破壞。
澳門森林覆蓋率一直比鄰近地區低,只有20%左右,而新加坡和香港的森林覆蓋率則有75%和65%(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重點行動計劃,2011) ,但澳門政府在此情況之下,依然允許發展商砍伐樹木去興建樓宇,顯然缺乏保護環境的意識。近年來澳門綠化覆蓋一直在21.5%上下浮動,人均綠地面積約12.5平方米(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資料) ,但受到建築工程、填海造地和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響,澳門綠化覆蓋率和人均綠地面積則變相下降。
另外,房地產被中資炒熱後,加上市區房屋土地資源已經耗盡,政府只能在郊外興建的公屋,而石排灣公屋位於路環石排灣馬路,毗鄰石排灣郊野公園,此一舉動必定對動物園周圍的環境產生嚴重污染,威脅動物的生存環境,無視動物權益。
造成以上環境影響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澳門地區無法承受過度的經濟發展而產生各種環境保育問題。對外資貿易固然有其好處,但是也有一連串的弊端必須要我們的政府反思,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該要考慮本土的經濟架構是否適應大量資本流入而產生的環境變動。
香港:為CEPA的經濟效果付出代價
在香港方面,其實情況與澳門相類似。自2003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簽署之後,在經濟發展上、旅遊業上均帶來正面影響,尤以經濟發展上的影響稍為巨大,對香港整體的經濟帶來重要貢獻。
回想十年,CEPA已經發展成熟,帶來很多的經濟貢獻。可惜貢獻背後,香港卻為此負出了代價。
CEPA生效後,自由行帶動了香港觀光業、零售業、酒店業成長,為香港創造了工作機會,使香港經濟成長率有所提升。在尖沙咀,自由行蓬勃了廣東道的名店發展;旺角樹立了無數藥房、電器店、金飾店,這全都是因為自由行而開設的,可是帶來的經濟成長,受益的只是少數人。藥房、電器店、金飾店前身都是些便利居民的店舖,如麵包店、小本經營鞋店,特色食物店等,因為開設在遊客之故,敵不過業主的加租都一一結業,好讓專應付自由行的零售業開設商店。
CEPA開放了內地人士的投資,地產、金融成為內地熱錢的好去處。內地人來港炒樓,推高了樓價與樓市。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指出,香港樓宇已成為全國性市場。內地人來港炒樓問題,不用多久問題就到達臨界點。
根據蘋果日(2011)報導,現時香港樓市交易,內地客佔15%,一手樓更佔40%至50%,逾一億元的豪宅市場,內地客超過一半。高中低物業市場是環環相扣的,豪宅創新高帶動整體樓價。香港彈丸之地,卻要面對全國性市場,香港已經吃不消。
根據太平戴維斯最新公布的全球城市指數報告(2013)顯示,香港繼續以高商用及住宅成本,蟬聯商住租金冠軍;同時香港now新聞報導(2014)美國紐約大學發表一份關於樓價負擔的調查報告指出,去年第三季香港樓價中位數是402.4萬元,較家庭全年收入中位數27萬元,高出14.9倍,連續4年位列於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由此可見,香港人已經負擔不了超高樓價。
另外,在2010年的西貢大浪西灣擬建豪宅事件,引起了香港人對內地人走法律漏洞破壞環境的疑問。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以港幣1,600萬元收購西貢大浪西灣部份土地發展豪宅,由於涉及範圍極接近郊野公園,引起香港市民不滿。
台灣的服貿跟香港的CEPA在內容上有著顯著的不同,但內地人炒樓之性格與自由行的影響,在世界各地均盡可見。簽署服貿後的台灣跟簽署CEPA後的香港,可以預期結果都是一樣,就是失去了有本土特色的店、樓價急升,民怨沸騰的台灣。
【參考資料】
- 木棉(2013年3月15日)。當「欺善怕惡」的悲劇,發生在我們的山體身上。論盡媒體。
- 李怡(2011年5月17日)。蘋論:遏制內地客來港炒樓刻不容緩。蘋果日報。
- 全球商住租金 港再稱冠(2013年9月27日)。晴報。
- 香港被指是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2014年01月21日)now新聞。
【相關報導】
- 《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 對環境亦有多方衝擊
- 水土整治業受惠《服貿》? 藍色經濟作者:觀念要改
- 環境服務業入台 為解決中國問題犧牲台灣環境?
- 台灣環境服務業登陸 潛規則不明 評估過於樂觀?
- 服貿衝擊土地、文化與經濟? 原青:我們早已承受多年
- 服貿如何影響台東? 在地自主論壇說分明
- 我們的島:憂慮服貿
【服貿論壇】
- 為什麼關心環境 也要關心服貿?
- 環境服務業前景 是光榮還是毒大便?
- 傷痕累累的台灣,服貿是解藥嗎?
- 邱奕儒:從政治民主到經濟民主
- 吳明益:小的胡蘿蔔也美
- 李宜真:挺服貿與反服貿的唯一出路:永續經濟
- 洪輝祥:綠色經濟 反服貿的社會工程學
- 莊秉潔:從中國空污嚴重嚇跑外國員工談服貿
- 廖本全:自由貿易的真面目:掠奪與暴力
- 廖本全:夠了,鬆綁的幽靈
- 馬康多:服貿與TPP的環境風險
- 許惠婷:自由貿易的代價——從環境、動物權說起
- 林樂昕:洩氣皮球、銹鐵網、休耕田與自由貿易
- 彭瑞祥:TPP自由貿易的環保承諾 口惠不實
- 譚偉恩、蔡育岱:地球日反思環境與貿易自由化
- 環保署:環境服務業開放項目說明
- 綠黨:拒絕黑箱協議出賣台灣國土永續和世代正義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針對「反黑箱服貿」學運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