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環境新聞回顧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23年十大環境新聞回顧

2023年12月27日
策畫:環境資訊中心;文:李蘇竣、黃梅舒、陳文姿、陳昭宏(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製圖:劉紀岑。背景圖片來源:Unsplash

編按:今年氣溫創歷史新高,聯合國秘書長警告「氣候沸騰時代」到來。炙熱的2023年,我們身邊的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人們又如何回應?從台灣到全球,環境資訊中心推出2023年十大環境新聞,一起回顧這一年。
氣候法三讀 2050年淨零入法_攝影:李蘇竣

氣候法三讀 2050年淨零入法。攝影:李蘇竣

氣候法三讀 2050年淨零入法

1月10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簡稱氣候法。2月15日,總統蔡英文公布修正實行,內容包括「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氣候調適專章、公正轉型、碳費徵收,與各主管機關的淨零權責等。

根據氣候法,我國第一個碳權交易所8月於高雄成立,開放企業用於自身碳中和需求。首筆國外碳權12月開賣,國內碳權交易預計於2024年中上架。

延伸閱讀1:碳權交易所成立 最快年底先上架國外碳權
延伸閱讀2:《溫管法》修正三讀轉身《氣候法》 環保署:半年內提出碳費子法
延伸閱讀3:碳權交易所是什麼? 一樣都是減碳,為何價差這麼大? 

人野衝突 生態熱區試辦遊蕩動物移除

環境部成立 組織改造定局。攝影:陳昭宏

環境部成立 組織改造定局

政府第二波組織改造歷經20多年討論,牽涉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環保署、原能會等六大部會,總算於今年完成。環保署升格環境部、農委會升格農業部,而行政院將成立自然資源整合治理小組,以督促「山林水土」跨部門保育工作能順暢進行。

農業部與環境部先後在8月成立。首屆部長分別由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和前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接任,不過陳吉仲面臨進口蛋風波,上任月餘即請辭。

延伸閱讀1:環境部正式掛牌 首任部長薛富盛:全球共同面對嚴峻氣候挑戰
延伸閱讀2:環境部高層名單出爐 環境法專家施文真任政務次長 
延伸閱讀3:專訪陳吉仲:農委會達成階段性任務,農業部更加大力道解決農業問題 

人野衝突 生態熱區試辦遊蕩動物移除。攝影:曾以寧

人野衝突 生態熱區試辦遊蕩動物移除。攝影:曾以寧

人野衝突 生態熱區試辦遊蕩動物移除

全台遊蕩犬隻逐年增加,與野生動物的衝突事件越來越頻繁。今年是流浪動物零撲殺政策第六年,5月,農業部公布2022年全台約有16萬隻遊蕩犬,相較2020年成長2.46%。7月,白鼻心「冰箱」在台大遭犬殺,事件引起社會議論。

為解決人犬與野犬衝突,農業部今年盤點全台2176個遊蕩犬高風險區,並劃設九個生態敏感熱區,推動遊蕩犬移除試辦計畫。試辦區首要就選在石虎主要分布地:台中、苗栗與南投,區內禁止餵食。

支持動保、野保的群眾也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立場。動保團體提出「移置不移除」、「開放式收容中心」等訴求替遊蕩犬請命。野保團體則在「冰箱」事件後展現凝聚力,舉辦台灣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呼籲全面禁止餵食,犬貓有家不遊蕩。

延伸閱讀1:台灣白鼻心搬入都市還好嗎? 學者研究犬殺居死因之首
延伸閱讀2:全台遊蕩犬近16萬隻 陳吉仲:盤點人犬衝突、野犬衝突熱區執行移除
延伸閱讀3:從一個人到一場遊行 「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專訪學生素人發起人李宗宸

海葵颱風_圖片來源:EOSDIS Worldview(cc0)

海葵颱風。圖片來源:EOSDIS Worldview(CC0)

整整四年 1471天無颱紀錄終結

中度颱風海葵9月3日登陸台灣,打破1472天沒有颱風登陸台灣本島的紀錄。這段「百年大旱」期間令人印象深刻,為了促進節約用水,也催生出經濟部於今年2月1日啟動徵收「耗水費」,針對枯水期間(每年11月至隔4月)單月總用水量超過9000度(立方公尺)的用水大戶,超過9000度每度徵收3元,約有2000家企業受到影響。

同時,對於氣候變遷下缺水恐成常態,水價合理化的討論在今年持續發酵,但尚無實質進展。

延伸閱讀1:卡努挾西南氣流重創南投仁愛 雨量破莫拉克紀錄多地成孤島
延伸閱讀2:缺水恐成常態 立委要求調漲水價 王美花:觀察耗水費再評估 
延伸閱讀3:延宕許久耗水費2月開徵 超標大戶每度多收3元


PLA禁限用第一槍 免洗餐具禁生物可分解材質。攝影:陳昭宏

PLA禁限用第一槍 免洗餐具禁生物可分解材質

PLA又俗稱「生物可分解塑膠」,必須在特定溫度及濕度下才能由微生物降解。外觀雖和塑膠別無二致,但成分完全不同。

前環保署(今環境部)規定,今年8月開始原本已禁用塑膠餐具的八大場所(包括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餐飲店面),加碼禁止使用PLA餐具。

這次是環境部啟動PLA禁限用的第一步。禁用的PLA餐具包括杯、碗、盤、碟、餐盒及內盤,吸管、湯匙、叉子、刀子、攪拌棒則不受限。此外,公告管制對象為現做內用產品,因此便利商店架上盛裝沙拉、涼麵的PLA餐盒尚不受管制。

延伸閱讀1:8月起八大場所禁用生物可分解餐具 業者不滿遭「封殺」直呼不公平
延伸閱讀2:環署啟動PLA禁限用第一步 餐廳、速食店8月起禁生物可分解免洗餐具
延伸閱讀3:生物可分解塑膠淪「問題兒童」?業者呼籲政府協助專屬回收管道

國地球沸騰時代到來。照片來源:Pixabay

國地球沸騰時代到來。照片來源:Pixabay

地球沸騰時代到來

時序進入冬天,但大家應該還記得夏天高溫屢次破紀錄的消息。7月7日寫下全球平均溫度17.24℃的歷史紀錄後,熱浪並未停歇。科學家已準備在2023年結束的那一刻宣布,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全球努力減碳以控制升溫之際,7月均溫紀錄已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5℃。除了陸地,海洋升溫也頻創紀錄。媒體報導,聖嬰現象可能是海洋高溫的原因之一。暖化衝擊下,世界上最大的冰山「A23a」在今年1月加快移動,現正快速漂過南極半島北端,可能脫離南極。

延伸閱讀1:持續更新/2023年熱浪事件簿:地球沸騰時代到來
延伸閱讀2:地球沸騰:歐盟監測機構證實2023年7月是史上最熱月份 海洋溫度也創高
延伸閱讀3:你見過極端氣候的長相嗎? 六張NASA衛星影像見證「沸騰時代」

國際2_COP28_照片來源:Mahmoud Khaled/Flickr(CC BY-NC-SA 2.0 DEED)

COP28達成歷史性決議。Mahmoud Khaled/Flickr(CC BY-NC-SA 2.0 DEED)

COP28達成歷史性決議 首提及脫離化石燃料

12月12日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主席敲下木槌,宣布通過全球近200個國家「脫離化石燃料」的決議,這是氣候大會決議第一次納入化石燃料。

《巴黎協定》中,全球同意要努力將升溫控制在2℃以下,並力求不超過1.5℃,但這項工作顯然不及格。今年是首度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希望透過盤點找出減碳行動的缺口與方向。

今年氣候大會的亮點還包括開幕首日啟動的「損失與損害」基金、多國簽署要加強健康、農業與再生能源建置等工作。

延伸閱讀1:全球沸騰時代的氣候大會 六個重點認識COP28
延伸閱讀2:終結化石燃料就從這一刻開始 COP28達成歷史性成果 
延伸閱讀3:「全球盤點」盤什麼? 它能加速全球氣候行動嗎? 七個重點帶你認識 

國際3_海洋_照片來源:Kristin Hoel/Unsplash

首個保護公海國際條約通過。照片來源:Kristin Hoel/Unsplash

首個保護公海國際條約通過

全球近2/3的海洋是公海,因不隸屬任何國家,常受到不當開發與利用。歷經近20年的談判,聯合國終於在6月通過第一個保護公海的國際協定──公海條約。

目前已有近70個國家簽署這項條約,每個國家須根據國內程序來批准這項條約。等公海條約正式生效後,聯合國將成立新的海洋監管機構,並建立公海海洋保護區的法律框架。

全球目前僅1%的公海受到保護,保護公海對於在2030年前保護30%的陸地跟海洋,也就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在2022年達成的歷史性協議「30x30」非常關鍵。

延伸閱讀1:歷經20年談判 聯合國通過第一個保護公海的國際條約 
延伸閱讀2:公海不再無「法」管 聯合國達成公海條約協議
延伸閱讀3:10年增10倍的魷魚捕撈 公海撈出海洋危機

國際4_國際法院_照片來源:Ekaterina Bolovtsova/Pexels

國際法院應明定國家氣候義務。照片來源:Ekaterina Bolovtsova/Pexels

UN決議:國際法院應明定國家氣候義務

島國碳排放少,卻一樣承受氣候災害,不僅擔心海平面上升滅國,也常蒙受極端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4月底,聯合國終於通過一項歷史性決議,要求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定義國家對抗氣候變遷及緩解氣候災害應負的法律義務。

提案由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發起,超過130國支持。國際法院的諮詢意見有助各國確認簽下的承諾是否涉及法律義務,以及不履行義務可能面臨的訴訟。雖然對各國法院沒有強制約束力,但在判決時還是會有實質影響力。

延伸閱讀1:氣候正義歷史性決議 聯合國要求國際法院明定國家氣候義務
延伸閱讀2:聯合國要國際法院給「諮詢意見」 國際法如何抗氣候變遷?

國際5_野火_照片來源:Mike Newbry/Unsplash

全球暖化導致野火肆虐。照片來源:Mike Newbry/Unsplash

燃燒中的氣候災難 美國百年來最致命野火

全球暖化導致野火肆虐,今年在希臘、西班牙、加拿大等地陸續傳出嚴重災情。7月,加拿大從東岸到西岸都受到野火威脅。而在8月,夏威夷更發生超過百人死亡的致命野火。

夏威夷野火的成因除了高溫、乾旱、風勢助長,火災預警系統也幾乎沒有發揮功能。此外,外來草種占據夏威夷1/4土地,它們燃燒快速,助長了火勢。這場野火被認為是美國百年來最致命的一場野火。

光在美國,野火每年造成的損失超過3000億美元。美國Xprize基金會推出獎金1100萬美元的「Xprize Wildfire」,希望能傾全球之力找出抗野火的創新技術。

延伸閱讀1:王世宇、柳婉郁/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的交織:夏威夷野火給台灣的啟示
延伸閱讀2:野火燒不「進」 高科技能成為森林大火的剋星嗎
延伸閱讀3:全球抗極端野火尋求新突破 生成式AI、數位孿生加入即戰力

【歷年回顧】

20212022
20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20122011 |│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

作者

陳文姿

理工科系畢業的打字人~

李蘇竣

生在台灣,活在台灣,我們都是山與海的子民。

黃梅舒

While pursuing wanderlust, pick up some stories on the road.

陳昭宏

探索矇矓中開展的世界、滲透身體的網,與身體和環境結盟,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