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業法》修法,電價漲不漲? 聽聽他們怎麼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電業法》修法,電價漲不漲? 聽聽他們怎麼說

2016邁向新電業法系列報導

2016年10月25日
本報2016年10月25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2016年《電業法》修正隨著修法說明會、員工抗議、民間團體意見分歧而推上火線。這其中爭議最大也是最敏感的焦點就是:修正後電價是否會上揚?產、官、學界與民間都提出不同的解讀。

巴黎協定生效  跨國公司有買綠電壓力

經濟部能源局主秘李君禮認為,未來電價會變動,但變動的主因是燃料成本,而不是「修法」造成。修法後,現有的電價公式機制仍會存在,政府也計畫設電價平準基金以穩定民生基本用電。

對於民間盛傳,修法後會優先開放大企業可有「購電選擇權」,大企業當然會先去搶便宜的煤電,貴的綠電則會留給社會大眾。對此,李君禮提出新觀點。他表示,現在國內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國際間簽署的巴黎協定即將在11月生效,國內外大廠都必須想方設法降低碳排,它們有購買綠電的壓力,反而是貴的綠電會先被搶走。(2017.1.11更新:行政院版與2017年1月三讀條文均確定只先開放綠電售電與發電,傳統傳統能源如燃煤、燃氣則維持現況,只能賣電給台電。)

電業法修正後,電價會漲嗎?製圖:詹嘉紋 小人素材來源: <a href="http://www.freepik.com/free-vector/worker-with-doubts_834551.htm" rel="nofollow">Designed by Freepik</a>
電業法修正後,電價會漲嗎?製圖:詹嘉紋。素材來源:Designed by Freepik

開放競爭  讓電價下跌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京明認為,電業自由化後,開放市場競爭加上效率提升,價格一定會下降。在這之中,台電一定要拆分,不然一家獨大,就容易控制市場價格;但台電拆分後,整體經營的效益也會下降。一降一升之間,電價最後會下降還是上漲仍是未知。王京明認為,關鍵在「制度設計」。如果能走入批發競爭、零售競爭、對所有用戶都開放購電選擇權,將來電價一定會下跌。

台電回饋電費,每戶800元,有住戶因此收到零元帳單 攝影:巴斯光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王京明研究員認為,電業自由化後,開放市場競爭加上效率提升,價格一定會下降。圖僅供示意。本報資料照。

天然氣與再生能源增多  電價必漲

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員李清榮則從大趨勢來看,由於電業法修正對燃煤電廠有不少限制,並增加燃氣跟再生能源,這兩者價格較高。從大環境來看,電價一定漲,但並不是開放電業自由化造成。

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也指出,台電電價是世界第三低,加上非核政策,電價很難不上漲。此外,台電的經營效率已是世界名列前茅,自由化對壓抑電價的空間非常有限。

今年9月,台電員工自主發起的南北徒步接力反《電業法》。其聲明稿指出,台灣電價偏低,台電利潤已極低,還須吸收政策性負擔。未來這些負擔將轉嫁給民眾、加上投入再生能源,電價已沒有下降空間。

台電員工曾自主發起南北徒步遊行反電業法修正 (資料照)  攝影:陳文姿

台電員工曾自主發起南北徒步遊行反電業法修正。本報資料照。攝影:陳文姿

反映真實空污與社會成本  做好節電減少衝擊

地球公民基金會能源與產業部主任蔡卉荀則指出,這次《電業法》修正號稱要做能源轉型,在電價公式中就應真實反映燃料的外部成本,例如燃煤產生的污染與健康成本,或是核電的社會成本。結果雖然可能導致電價上漲,但透過電價級距的設計,保障基本民生基本用電,還是可以讓一般低用電量的民眾不受到影響,而讓成本反映在高用電戶上。

蔡卉荀強調,這不等於電費增加。如果政府能從制度性節能著手,引導民眾節電,即便電價增加,用電量減少後,電費未必會增加。

公民團體指出,燃煤引發空污,人民要付出的健康成本是應該反映在電價。 (資料照) 攝影:陳文姿

公民團體指出,燃煤引發空污,人民要付出的健康成本是應該反映在電價。本報資料照。攝影:陳文姿。

電力是民生必需品  不是商品

對於現在《電業法》大談自由化競爭,台電工會常務理事,同時也是9月台電員工南北徒步串聯總指揮蕭信義痛心指出,電力是政府供給人民的基本權利,不應將電力商品化來看待;電業應屬公用事業,維持國營,照顧人民。雖政治性因素導致台灣電價長期偏低,但創造經濟穩定與發展的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