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0日
評分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我們認為:
休閒與生活的交通用途,不能混為一談,應該推動的是,都市內的短程交通來作到節能減碳。休閒生活用的自行車道,應該有所限量,否則只是變為另一種的破壞生態環境。
定義與說明:
近年來國人對水土保持及綠色環保、自然生態等議題愈趨重視,加上環保無汙染為概念的單車環島潮流興起,帶動全民騎乘自行車的風潮,促使更多人因此改變生活態度,讓節能減碳、永續生態等觀念逐步被重視,隨著自行車騎乘風潮之帶動,藉此有效減少機車數量成長,進而改善空氣品質。
比較:
年度 |
當年度自行車道長度(公里) |
年底人口數(人) |
指標值 (公里/萬人) |
96 |
709 |
22958360 |
0.31 |
97 |
846 |
23037031 |
0.37 |
98 |
1300 |
23119772 |
0.56 |
※ 5月20日是總統就職日,6月5日是環境日,往例該公佈民國99年的永續發展指標(經常會延後),而永續發展指標可以轉換作政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試圖以民間的角度,先作一檢視。5月22日是生物多樣性日,我們就從評估中的生物多樣性此一面向談起。
本系列主要依據2010年底發布的「2009年永續發展指標」評量結果,但先不論數據迷思,指標時間已時隔2年,因此是佐以實際感受而評分。也許會被評為過於主觀,這是本會的首次嘗試,從面向、議題及指標三層次架構,其中面向12項、議題41項、指標90餘項中,優先擇環保相關的指標,或合併指標予以評分,企圖建立有別於官方的另種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