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1日
評分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我們認為:
看起來數據有改善;但是只看到優養化的狀況,指標無法反應真實的狀況,水庫水質更應擴及農藥、有毒化學物質等排放入水庫的情形。
視野只及於水庫本身,未及更廣泛影響水庫品質的因素,例如上游的水土保持。
定義與說明:
因人為生產活動產生之污染物質流入水庫,造成水庫優養化,進而造成水庫壽命減短,影響水資源利用。欲評估水庫優養化情形,在水庫監測資料中,以葉綠素、透明度、總磷等,其存在量之共同表現稱之為水庫卡爾森優養化指數。公式:(受檢測水庫卡爾森優養指數值×該水庫之有效容量)/ 該年度總受檢測水庫之有效容量)×100%。
台灣每年降雨豐富,惟因山峻陡峭,河川短促,造成水資源涵養不易,水資源之利用賴於興建水庫、供應農業灌溉、民生、工業之需求。鑑於淡水資源格外寶貴,為確保水庫壽命延續,訂定「水庫品質」指標,追蹤並改善水庫水質變化,降低點源污染及非點污染源直接或間接排入,造成水質惡化之可能性。
比較:
年度 |
年度水庫品質 |
96 |
43.98 |
97 |
43.76 |
98 |
43.196 |
※ 5月20日是總統就職日,6月5日是環境日,往例該公佈民國99年的永續發展指標(經常會延後),而永續發展指標可以轉換作政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試圖以民間的角度,先作一檢視。5月22日是生物多樣性日,我們就從評估中的生物多樣性此一面向談起。
本系列主要依據2010年底發布的「2009年永續發展指標」評量結果,但先不論數據迷思,指標時間已時隔2年,因此是佐以實際感受而評分。也許會被評為過於主觀,這是本會的首次嘗試,從面向、議題及指標三層次架構,其中面向12項、議題41項、指標90餘項中,優先擇環保相關的指標,或合併指標予以評分,企圖建立有別於官方的另種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