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4日
評分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我們認為:
原件中引用錯誤數據,認為有正面成效,但檢視原件的附表卻不是這樣。
這幾年指標值明顯的惡化,現在又有好幾個大型水庫的開發計劃,對水資源的耗用更形加劇,讓我們想問政策在那裡?
定義與說明:
此指標主要在表現水資源的使用情形,從中可看出一國製造業的比重及消長情形和耗用水資源的程度。其計算方式:製造業用水量/製造業生產價值。同樣地,為去除物價變動的因素,製造業生產價值是以民國 90 年的產出物價指數=100 為基期,加以平減計算。
由本指標可看出製造業耗用水資源的情形,進而推知製造業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亦可以參考此指標規劃出一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心,並針對台灣資源的永續性進行效益評估。一般而言,製造業用水量佔製造業生產價值比率減少,表示製造業的用水效率提高,對於永續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
比較:
年度 |
工業用水量 (百萬立方公尺) |
製造業產值 (億元) |
指標值 (百萬立方公尺/新台幣百萬元) |
96 |
1644 |
104910.11 |
1.57 |
97 |
1668 |
99712.963 |
1.67 |
98 |
1551 |
90100.904 |
1.72 |
※ 5月20日是總統就職日,6月5日是環境日,往例該公佈民國99年的永續發展指標(經常會延後),而永續發展指標可以轉換作政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試圖以民間的角度,先作一檢視。5月22日是生物多樣性日,我們就從評估中的生物多樣性此一面向談起。
本系列主要依據2010年底發布的「2009年永續發展指標」評量結果,但先不論數據迷思,指標時間已時隔2年,因此是佐以實際感受而評分。也許會被評為過於主觀,這是本會的首次嘗試,從面向、議題及指標三層次架構,其中面向12項、議題41項、指標90餘項中,優先擇環保相關的指標,或合併指標予以評分,企圖建立有別於官方的另種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