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2日
評分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我們認為:
首先是感到定義沒有誠意,感覺是只管濕地其它不管,更大角度來看,莫非是說其它的不重要,還有許多所謂的生態敏感地區,例如都市邊緣,往往沒去注意而許多災害就從此處發生。
其次就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國家重要濕地面積一直沒有增加,也遲遲不肯納入大城濕地、河岸人工化卻年年增加,這是一種對自然環境的傷害。
馬總統月前對國光石化的不支持,而對大城濕地的友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有沒有進一步友善行為是值得觀察的。
定義與說明:
這項指標主要是針對濕地,包含自然與人為濕地,96年評選出75處國家重要濕地計44379公頃;濕地是地球生態系中生產力最高者之一,兼具相當高的經濟與生態價值。
比較:
年度 |
國家重要濕地面積(公頃) |
河岸設施全長(公尺) |
指標值 (%) |
96 |
44379 |
3678440 |
93.48 |
97 |
44379 |
3699857 |
93.38 |
98 |
44379 |
3770157 |
93.06 |
※ 5月20日是總統就職日,6月5日是環境日,往例該公佈民國99年的永續發展指標(經常會延後),而永續發展指標可以轉換作政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試圖以民間的角度,先作一檢視。5月22日是生物多樣性日,我們就從評估中的生物多樣性此一面向談起。
本系列主要依據2010年底發布的「2009年永續發展指標」評量結果,但先不論數據迷思,指標時間已時隔2年,因此是佐以實際感受而評分。也許會被評為過於主觀,這是本會的首次嘗試,從面向、議題及指標三層次架構,其中面向12項、議題41項、指標90餘項中,優先擇環保相關的指標,或合併指標予以評分,企圖建立有別於官方的另種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