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項評分為30分。
我們認為:
去年我們曾質疑數據的正確性,今年有改進,也呈現爆增的情形,但數據完善妒仍有不足。
同時我們也維持去年的評語:
至少納入此指標有呼應到國際潮流,像種子庫設立等作為,生物基因多樣性的保存是有跟國際接軌,不落人後,基本上值得肯定。但基因改造,國家沒有明確的態度和立場,非常遺憾。
生物多樣性流失速度快速,已經敲響警鐘,政府也開始設立指標,值得給個基本分,但從中完全看不到政府做了什麼努力和決心。
定義與說明:
蒐集並保存野生物遺傳物質及種原(保存方式包括:乾式標本保存、濕式標本組織保存、冷藏保存、超低.保存、DNA種原保存)。
臺灣已登錄物種數據來源(由中研院、國科會和農委會共同協助完成之臺灣物種名錄)。另外,由於已收集保存之生物種數,僅收集本中心(苔蘚、植物及動物)及科博館(菌種)資料。(二十七)
比較:
年度 |
已蒐集保存之生物種數(種) |
台灣已登錄之物種(種) |
生物多樣性遺傳資源及種原保存比率(%) |
97 |
5,550 |
21,734 |
25.54 |
98 |
5,587 |
24,489 |
22.81 |
99 |
8,892 |
46,530 |
19.11 |
5月20日是總統就職日,6月5日是環境日,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年會公佈永續發展指標,此一指標可以轉換作政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是第2度作此系列,試圖以民間的角度,作一檢視。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本系列主要依據「2010年永續發展指標」 評量結果,但撇除數據迷思,且已時隔2年,因此再佐以實際感受而評分,也許會被評為過於主觀,這是本會的再次嚐試,從永續發展指標的12項「面向」、41 項「議題」及90餘項「指標」三層次架構中,優先擇環保相關的指標,或合併指標予以評分,企圖建立有別於官方的另種檢視。
※資料與數據出自: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http://sta.epa.gov.tw/nsd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