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的環保成績單】耕地總面積比:36分 | 環境資訊中心

【馬總統的環保成績單】耕地總面積比:36分

2012年06月22日
評分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去年此項評分為45分。

我們認為:

耕地變少,報告中寫了一堆因素,但我們認為真正的原因,在於政府政策的不支持農業,寧願把農地拿去開發,不彰顯永續的價值。

同時我們也維持去年的評語:

耕地愈來愈少,代表糧食自給率也愈來愈低,在全世界探討糧食危機時,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原本就遠低於許多國家,耕地還愈來愈少,實在令人擔憂。

耕地還有達到人與自然共處、和諧之效;也能調節微氣候,比率實不應太少。

定義與說明:

農業用地在土地利用較趨向自然環境,且其土地使用具有不可逆性使用的特質,有其特殊生態功能,並在維續國家糧食確保安全度上亦有其必要性,為維護農業發展基本需要,必須維持適量農地。本項指標係指耕地總面積與台灣總面積之比例,唯統計上並未扣除受病蟲害與天然災害損失之耕地面積(短期間內使其恢復耕作功能)。耕地總面積自民國77年開始就逐年減少,至94年已減少6萬多公頃。由於各項產業發展與建設亦須使用相當之土地,如何有效利用有限之土地資源,平衡農業部門與農業以外產業對土地之需求,乃當前國土規劃之重要課題。(三十五)

比較:

年度

耕地總面積

(平方公里)

臺灣土地總面積

(平方公里)

指標值

(%)

97

8,223.64

36006.18

22.84

98

8,154.62

36006.14

22.65

99

8,131.26

36008.14

22.58

 

 

 

 

 

 

 

5月20日是總統就職日,6月5日是環境日,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年會公佈永續發展指標,此一指標可以轉換作政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是第2度作此系列,試圖以民間的角度,作一檢視。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本系列主要依據「2010年永續發展指標」 評量結果,但撇除數據迷思,且已時隔2年,因此再佐以實際感受而評分,也許會被評為過於主觀,這是本會的再次嚐試,從永續發展指標的12項「面向」、41 項「議題」及90餘項「指標」三層次架構中,優先擇環保相關的指標,或合併指標予以評分,企圖建立有別於官方的另種檢視。

※資料與數據出自: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http://sta.epa.gov.tw/nsdn/ch/development/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