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福島核災,用過核燃料池起火、爆炸,䆁放出核物質,這是人類核能史上從未發生過,甚至也未曾想過的事,福島1、2、3、4號機組都引入大量海水冷卻,大量海水不會頻空消失,或是存在核電廠內,不是蒸發到大氣環境中,就流入附近河川、海洋中,其數量幾乎無法估計。相對於車諾比爾事件,只是在陸上發生,經空氣流布,不可同日而語。
海水是非常複雜的混合物質,裡面有多種鹽類、礦物質、有機物,相信從來沒有人分析過海水和核燃料大量混合、加熱、蒸發的物理、化學變化,這恐怕是人類「恐懼的總和」。依據美國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1987的報告,若是核電廠的用過核燃料在冷卻水池中「發爐」,其災害估計是564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客觀數據的分析。可惜這份報告也沒有說明,如何解救這樣的危機。
僅管現在世界核能界都不願承認福島比車諾比爾事故嚴重,福島事故的時間與放出的劑量,都會超過車諾比爾。車諾比爾從凌晨1:26:03發生爆炸,到6:35分被大量水泥、硼砂倒入滅火,5小時10分就能控制局面,讓核燃料封鎖在反應爐內反應。而福島事故至今已經一週,何時可以控制輻射外洩還不曉得,坦白說,沒有人想過如何把一個敞開的核反應堆密封起來。
以核電工業的精密與深度防御,「理論上」任何大、小事故的控制,都有一套精確的程序,動作以分秒計,但現在的解決已經用日、週來計算,10天都過了,還沒有一個說法,何時能控制。之前說只要接上電源,就能啟動1、2號的反應爐冷卻系統,但是當時就是因為冷卻系統出了問題,才造成事故,再加上爆炸、高溫、海水灌注,誰能保證冷卻系統完整可以運作?核輻射劑量如此之高,接近反應爐隨時都可能喪命,就算有神風特攻隊再世,也很難越高輻射的核反應堆的「雷池」。機器人在複雜的管道中,恐怕也是無法發揮作用,否則早就用了。
未來福島的輻射問題會拖多久,連國際原子能總署也無法說清楚,早先總署的總幹事天野之彌對媒體表示,不要拿福島和車諾比爾作比較,但去了日本,實地了解福島情況後,回到維也納總部的記者會上,天野之彌也作出保守的發言,他說:「我們應該重新評價我們對緊急情況做出的反應,目前的反應機制是1986年車諾比爾事件後建立的,已不適應現在的情況。」他也無法說出應建立何種新的機制,因為目前也沒有個譜。
或許台灣的核能部門的官員是對的,他們信口說一些令人聽不懂的冷笑話,什麼也不想做,因為他們什麼也做不了。
我觀察國際媒體,隨著多國部隊出兵利比亞,設禁航區的新聞,壓過了福島核事故新聞,在中國地區甚至是民眾搶鹽的新聞,都壓過了核事故本身。可是陸續的新聞不容我們樂觀,先有牛奶、菠菜等受到污染,日本輸入台灣的蠶豆也受到污染。基本上我相信在未來一週內,日本的土地、海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隨著無法控制的時間越久,累積越多的污染,直到食物鏈中斷,人民不得不吃受污染的食物。
這正如日本水俣病地區不知火海域,水銀污染是背景值的數千倍,在紀錄片中,漁民還在捕魚,還在吃魚,記者問他,為何還要吃水銀污染的魚,他回答:「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我生為日本人?」多麼悲涼絕望的答案。
國際核工業神通廣大,像東京電力的副社長在事故發生後,還去酒家買春,並不令人意外。面對這麼大的事故,關係到核工業的未來,解決不了福島核災,就要解決媒體。如果核災消息,都成為一大堆從來沒聽過的「西弗」、「雷得」、……有多少人聽得懂?不時發出「情況已和緩」,大眾聽慣了,問題也就解決了。相信一個月後福島核災依然如此,大家生活先回到正常。
因為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已起大家對輻射污染的注意,未來一週甚至更久,福島核事故可能都無法解決,勢必不斷有核輻射物質散出來,公眾對於有關的輻射消息,應該審慎注意,不要驚恐,也不可大意,大家應該具備一些正確的基本知識,媒體報導亦應謹慎,以免發生核災以外的併發災害。
新聞報導常以多少西弗、毫西弗、微西弗的單位,讓大家很困擾,西弗是輻射照射單位,毫西弗是西弗的千分之一,微西弗是西弗的百萬分之一。就像公里、公尺、公釐之間的千倍關係。西弗乘以時間(小時為單位),就是接收劑量,如果在1毫西弗的環境中暴露1小時,就得到1毫西弗小時的輻射劑量,就像以時速5公里,走一小時,就走了5公里一樣,是一個時間乘積的累積單位。
輻射的來源很多,在自然環境下,來自宇宙射線、環境中的同位素蛻變,都有輻射線,這被稱為「環境背景值」,因各地的地理、地質環境不同,環境背景值也不同,像台北市北投地區因為有溫泉噴發出來的微量放射源,其環境背景值就比較高,在高山上,也比平地高,因為有更多的宇宙射線,搭乘飛機則更多。
人類在地球上演化了數十萬年,輻射是細胞突變、演化的一項因素,在演化過程中,人類適應自然輻射量,對一般人而言,自然的風險很低,這也不能怨天尤人。
但是我們所關注的是人造的輻射,集中、輻射性強,而且是不應該釋放出來的。有人比喻原子彈的鈾燃料強度像高梁酒,核電廠的鈾燃料則像啤酒,所以喝一點啤酒沒有關係。這是非常錯誤的比喻。原子彈的放射物質雖然強,但相對單純,數量少,半衰期短,核反應強烈而短暫,所以日本長崎、廣島,以及世界其他核子試爆,污染大氣、海洋,其影響是有限的。而核電廠的燃料,以及用過燃料的量則是萬倍於原子彈,其所含的輻射對人、環境生態的傷害,可不分「和平用途」、「軍事用途」的。
當我們聽到哪裡的食物測出高輻射量,要弄清弄,輻射的來源、種類和位置。如果只是單純的照射量只是幾個毫西弗,一般而言,不足為慮,但是要知道是哪些核種發出來的。就像我們在電燈下,不會有什麼傷害,照一下就算了,但如果是把燈泡吞到肚子裡,就要擔心了。
核種就像燈炮一樣,隨著半衰期,亮度減半,如果核種吞到肚裡,一般會進入特別的器官,像碘會進入甲狀腺(這也為什麼要發碘片的原因),而銫會進入骨髓。這兩種是核災最容易放出的元素,我一直不懂,只發碘片,大家吃了有用嗎?還有其他許多元素,除了銫,還有鈷、錳、鉀…等放射性元素,以及宇宙最毒的鈽,半衰期是2萬4千年。其實吃碘也是一種安慰劑罷了。就像想吃鹽補碘,吃到夠之前,先會腎衰竭而死。吃碘補碘,那麼銫、鈷、鉀、錳、鈽怎麼辦?空有甲狀腺好的,其他器官、腺體怎麼辦?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沒有解藥的災難,大家只能鎮定冷靜,祈禱台灣不要發生地震海嘯了。誰叫我們要當地球人,要建核電廠?
或許人類絕望到最後,乾脆廣建核電廠,反正爆一個是爆,爆十個也是爆,反正爆前先享受「廉價的核電」。
福島核災,可能是人類文明的一個轉捩點,也讓核能真正復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