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葉縣石化廠大火,照片摘自網路】
日本規模9的東北。關東大地震,造成建築毀損、海嘯襲擊,至今統計已致數千居民嚴重傷亡,但是讓人最擔心的事件,卻是因為地震、海嘯,引發的人類加工型災害,造成核電廠事故的輻射污染擴散,以及在海域與土地上,仍舊無法估計的油污、化學品污染,都讓這場「巨大複合型」災難,展現現代災難的面貌。
以往,傳統災害只作用於人類、建築或土地,災後能夠迅速搶救、重建。但是日本東北・關東大地震,說明一件事,那些人工建造的化學、核能、電子工廠,一旦在災害中毀壞,造成的災害,可能都比自然災害巨大且深遠,甚至延長災後的搶救與重建時間,最壞就是毒化土地、輻射污染,造成難以恢復的人間死土。
面對這種自然災害加乘人工添加的災情,原本以為是人間機遇,面對「千年不遇的巨災」,所以根本忽視掉會有如此大的災害來臨,但是隨著更多的資料顯示,發現千年不遇的巨災,根本是錯誤的假設,日本政府清楚災害的來臨,甚至自信的「以工事頑張對抗」。
【濱海漁港氣仙炤市,照片摘自網路】
在歷史上,日本本州東北區域,一直就是津波(海嘯)侵襲之地,其中青森、岩手、宮城三縣構成的三陸海岸,更是在日本海溝的板塊運動下,成為歷史上的地震頻繁地帶,甚至地震規模都不小。
歷史記錄上,日本本州東北地區三陸海岸一帶,發生地震、海嘯(津波)事件如下。
1793年,宮城沖地震,岩手縣中部津波。
1896年,明治三陸地震,岩手縣津波,死者不明者22,000人。
1896年,三陸大津波,死者441人,流失家屋175戸。
1915年,三陸沖地震,志津川湾小津波
1923年,関東地震,津波來襲,數百人犠牲。
1933年,昭和三陸地震,死者不明者3,000 人。
1952年,十勝沖地震,北海道厚岸郡浜中村津波發生。
1960年,智利外海產生規模8.2~8.5地震,海嘯在地震發生後23小時發生,海嘯高度在北海道東岸約0.4~5.0m,三陸沿岸為0.6~6.4m,死者41人,被害総額51億7千万円。
1968年,十勝沖地震津波襲来(水産関係に1億6千万円の被害)
1978年,宮城県沖規模7.4地震(志津川の被害額2億2千万円)
1980 昭和55年12月 クリスマス低気圧災害(漁船200隻沈没破損、養殖等20億円の損害)。
1993年,北海道南西沖地震,奥尻島津波,死者不明者198人。
1994年,北海道東方沖地震津波襲来
1996年,三陸地區海底地震,田老地方津波高14.6m,宮古地方9.1m,白洪地方達38.2m,造成人命嚴重傷亡及財產損失。
地震引發海嘯(津波)事件,在三陸海岸地區出現,已非歷史的偶然,而是成為地區的宿命。換句話說,日本政府很清楚知道當地地震、津波的頻率,不是百年一次、千年一遇,而是每隔數十年或數年,就有自然災害產生。
問題是,明知災害不斷,日本政府作了什麼?這也是讓人遺憾與生氣之處。
東北地區的三陸海岸,災害頻傳,卻也是日本最好的漁場,親潮與黑潮的交會,加上海底複雜的海溝地形,從古代就是漁業興盛的地區,這次發生大火的宮城縣氣仙炤市,就是日本數一數二的漁港。
天然漁場吸引大量居民,但是原有多山的地形,限縮居民的能夠居住的空間,山谷中的沖積平原,已經無法容納增加的人口,於是開始不斷向海侵入,填海造陸興建港口、濱海社區,人口開始往海岸新生地移動生活、居住。
一百年來,國土面積百分七十為山區的日本,不斷以環境整備名義,填海造陸來增加國土面積。根據統計,一百年間,日本一共造就了1200萬公頃的土地,其中1960-1980年代,更是填海造陸的高峰期。
造出的土地,不僅提供居民居住,同時也成為許多工業的新生地。
1971 運轉的福島第一原子力發電所,標示一個新的時代。在地震頻繁地區,建立人類居住地區,也開始在濱海建立重型工業基地,福島核電廠的建立,無異宣示著人類的 狂妄。第一原子力發電所運轉後,1978年就遇上規模7.4的宮城県沖地震,核電廠安然渡過,加深人類的自信,於是不僅增設反應爐組,也增建第二原子力發 電所,以及更多的反應爐。
在地震、海嘯地區,不斷與海爭地,一方面是日本地理條件下不得不為的宿命,另一方面也是人類的狂傲,深信科技能夠征服自然。
在學理上,海嘯的生成,除了板塊運動的地震、海底火山所觸發,海岸地形更是加強海嘯的破壞力,當海嘯湧向陸地,由深變淺的海床,開始堆疊聚集海嘯力道的地形,如果是峭壁地形,海嘯不易堆疊,反而緩坡的海岸線,提供海嘯推擠成巨浪湧岸的地形。
填海造陸的區域,會不會形同為海嘯提供一個堆浪的平台?這也是在東北。關東大地震中,可以看見海嘯湧上陸地,速度減緩卻堆起更高水牆,以更大的動能,向前推擠毀壞一切。
這也是台灣西南海岸高度填海造陸,究竟這些廣大的人工海上平台,一旦在海嘯來臨之時,是否提供一個堆浪平台,蓄積更大能量,讓海嘯向內陸洶湧進擊,都是學界必須進一步釐清之事。
百年來,災害不斷發生,無論填海造陸是否堆出巨浪,讓海嘯肆虐,但是生活在緊臨海岸地區的居民,已經船翻屋倒、死傷不斷下,幾十年依賴的巨大海堤等防禦工事,實際上也越來越擋不住,更高的地震與海嘯。
長 期的錯誤,受害的是居民,填海造陸向濱海移居,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日本政府知道災害不斷,一切避災手段開始進行,不僅加強預警機制,演練逃難路線,甚至在 都市改造上,開始計畫在靠近內陸區域,建設集合住宅,將濱海人口向內陸移居,並且計畫將一些海岸線劃設為防潮區、設立防潮林。
但是種種改變,時間漫長,在工業發達的日本,還是深信更強的防禦工事,能夠快速而有效對抗地震與海嘯的侵襲。
【第一原發核污危機,照片摘自網路】
規 模9的東北。關東大地震,撞開日本政府深信的無敵工事,也撞醒人定勝天的思維,更撞破對於災情嚴重的想像,原來更大的災情,不只是自然之災,還有人類狂妄 安置在海岸上的工業建設,地震海嘯或許不會直接摧毀,但是破壞造成的連鎖反應,都讓災害有了新樣貌,以人類自製的污染,毒害生靈、毀壞土地,成就人類加工的巨災。
現今,許多日本災民,依舊在與天博命,但是必須誠實反省,甚麼樣的歷史緣由,讓居民一次次翻騰在災害的苦海中,甚至面臨自然災害之後,還要面臨核災巨變、油污毒害的人類自殘,落到無法重建、有家歸不得的窘境。
海嘯重創,搶救無力,還得面對急迫的核災風暴,甚至無法估計海洋與土地,到底有多少油污毒害,災情之巨大複雜,遠超過史上所見,至今連搶救、重建,都不知如何開始,甚至更多地方還得繼續疏散逃難。
東北。關東大地震,會給日本政府與國民,一個巨大的思考,高度工業一旦面臨不斷加深巨災,根本微不足道,百年來的人類狂妄,也該學會與自然共存,而非對抗挑戰。
當日本以血淚,展示人間最苦痛的教訓,台灣從中學到什麼?自信滿滿的核能電廠?還是填海造陸的石化平台?或是不見災難不悔悟的政府?
地球,有其運作邏輯,地震、海嘯、火山都是自然一環,它會是災害,但是人類卻常常加工,居住危險區域,建設危險工業,以卵擊石般深入險境的讓災情更加擴大,創造出人類加工的現代災害。
災後,人民傷亡,痛殤親離,那些不死的官,道歉何用?為何不能在災前,誠懇面對自然警訊,思考自然共生之道,莫當將人民推入巨災苦海的冷血之手。
東北。關東大地震,要改變的不只是避災策略,而是徹底對自然共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