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18日
摘錄自2011年3月18日聯合晚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紐約時報報導,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危機顯示高輻射性核廢料恐怕是導致這次核災最致命的一環,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指出,我國核廢料今後將朝「乾式貯存」發展,容量更多,安全性也更高。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副處長徐明德表示,一般核電廠約可貯存15至20年的核廢料,我國核一及核二都已運轉超過30年,貯存在「用過核子燃料貯存池」的核廢料,早已超過標準。為了應急,核一及核二廠均在貯存池中加裝控制板,一來增加貯存量,二來也減少因燃料棒太過密集而引發的核連鎖反應。
經過十幾年的勉強調整,目前核一及核二廠用過燃料池中的核廢料,已擠得像沙丁魚,非得另想辦法不可。前台北縣政府已核准核一廠乾式貯存廠的興建執照,目前正在整地,預計一年內可完工啟用。核二廠的興建執照仍在申請中,至於核三廠因仍有貯存空間,尚未申請。
徐明德說,乾式貯存是將核廢料密封在鋼罐裡,外面另以水泥封住,最後再經空氣對流的自然循環來冷卻。